时间是考试真理的试金石。近一个时期,LED照明的投资“大热”,甚至可以说是狂热。由于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无情”,迫使人们的头脑变得清醒起来,对LED照明的相熟回归至理性的轨道,迫使一些头脑发昏的人起头镇静思考。
透过“狂热”的现象,应该细心反思我们对LED照明的理解,以校正我们的思维方式、战略展开方向和科研的方式。
笔者认为,目前,不少人对LED光源、照明与应用陷入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芯片等于光源。
电光源是有严肃技术标准的,对照度、流明、显色性、色温、功率、光衰、谐波、寿命等多项指标有严肃的要求,这自身就是百多年来电光源科技进步的效果。一个芯片或一个PN结,虽说是广义的光源,但就标准电光源而言,仅仅是一个发光元素,绝不是一个标准电光源。把芯片制造成为各种不同的标准电光源也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经过科学的设计与组合,需要大批的材料、电子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需要大批的科学试验,因此说芯片不等于现代意义的、有严肃标准要求的电光源。
但是,不少“专家”或“官员”在讲话里偷换概念,混淆常识,不讲科学,盲目推广,这样的专家或中心政府机构推广LED照明,要么是“不懂”装“懂”,要么是“懂”而装“不懂”,都是心胸叵测,慷国家之慨,中饱各方益处之囊。
误区之二:光源等于照明。
有“光”就能照明,没错。火把、蜡烛、油灯都曾是历史悠久的照明光源,而且至今在一些无电的地区仍在发挥着照明的作用。但在21世纪的昔日看来,那些究竟是原始的照明,是与事前的社会形态与消耗劲水平相适应的照明。昔日,如果用一个LED芯片与火把、油灯相比,一定会遭人讪笑,一定会有人讲,LED照明是高科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的人就是把单体光源--一个PN结作为光源、作为整个照明来看的,做着“自己忽悠自己”的事。
由于LED光源自身的特性,如发光指向性很强,需要散热、驱动与光学处理,这就选择了LED作为光源必须是“整个系统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者用现代照明的观点看,发光的不一定是“灯”,就LED照明而言,单体光源绝不等于照明。
从一个PN结到现代意义的光源、到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照明、绿色照明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里蕴含对LED照明相熟的始终深入,材料与技术的进步,装备制造与应用产品的二次开发,特别是系统的成熟、相宜的性价比与规模化消耗,做不到这几点,大规模推广应用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