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中国电子零件网 全球商人集结地 国际贸易商品城

企业总数: 10308 供应信息数: 212583 求购信息数: 705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直播jrs » 商情速递 » 正文

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的困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8  浏览次数:141
核心提示: 曾经的一号产业已成明日黄花。除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仍在坚持外,当初众多高举芯片产业的城市均热情不再,悄然转向。

    曾经的“一号产业”已成明日黄花。除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仍在坚持外,当初众多高举芯片产业的城市均热情不再,悄然转向。

    成芯转让引发的产业震荡远未平息。

    2010年10月22日,武汉市政府与中芯国际宣布,双方将联合注资共同运营武汉新芯半导体制造公司(下称新芯)。
  
    这意味着,同属“成芯模式”,同样经营不善,同样正面临海外资本收购威胁的新芯得以免于出售命运。

    消息人士透露,在成芯确定向TI出售后,中芯国际就已展开“武汉保卫战”,其形势一度重演成都故事,最终依靠业界人士的呼吁,并有高层的紧急介入,才得以保全新芯。

    成芯与新芯同为中芯国际投资,以同样模式运营,最终结局不同。其中折射的问题是,在地方政府诉求与国家产业发展之间,在引进外资与扶持本土产业之间,或当早作抉择。

    而对中国发展中的集成电路产业乃至战略新兴产业而言,找到更为实效的规划与扶持方式,才能避免更多成芯故事的上演。

    本土芯片保卫战

     对成都市政府而言,成芯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是中芯国际回购还是TI并购,都不会是最关心的问题。

    原因在于,创建成芯的首要任务,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很赚钱”的公司,而是以芯片概念“卡位”,拉动产业链聚集,而这个任务,在成芯成立后早已经完成。

    如果只看投入产出,成芯项目总投资为4.2亿美元,但到2010年7月,成芯挂牌转让时,挂牌价格仅为11.88亿人民币。

    成都更看重的是,在2003年引入英特尔之前,成都还没有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的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不到20家。而现在当地已聚集1家芯片厂、5家封装测试厂、80余家芯片设计公司,10余家配套企业以及全面的产业链;芯片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2009年产值248亿元,稳居中西部首位。

    用成都市政府官员的话说,成都已经成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芯片“第四极”。其中,成芯起了多少作用无法估算。

    有专家认为,成都电子人才众多、优惠政策较好等原因对产业链拉动更大——但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这没有疑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TI的入局令成芯得以“发挥余热”,由于能带动更多的芯片厂、封装测试厂和设计中心,成都自然乐见其成。

    但如果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成芯被收购却会对中国芯片产业带来较大影响。

    虽然芯片设计才是芯片行业技术最复杂、含金量最高的创新前沿,但由于芯片业的特殊性,芯片制造对产业的拉动力远非其他行业可比,往往芯片制造才是“拉动两头”的产业核心。

    与芯片设计企业可以“小作坊经营”不同,芯片制造是高投入慢回报高风险行业,投建一条线动辄需要数十亿人民币,建设周期至少需要1年到1年半,而且失败率高,本土企业愿做能做者寥寥,失去成芯线对本土产业的打击,并非轻易能够弥补。

[1] [2] 
 
关键词: 芯片 电子 半导体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