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首批最大功率IGBT产品在中国北车山西永济电机公司成功下线。这个顺利通过动静态试验的6500V/600A IGBT产品,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产品,将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提供强劲的“中国芯”。
专家介绍,IGBT是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继双极晶体管(GTR)和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后的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既具有MOSFET易于驱动、控制简单、开关频率高的优点,又具有GTR的导通电压低、通态电流大、损耗小等优点,是自动控制和功率变换的关键核心器件,也是机车、动车得以运行的“大脑”模块,被广泛应用在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电力系统、工业变频、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家电等产业中。
中国的芯片技术如何能同强大的因特尔去竞争?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江上舟表示,中国半导体发展一直受制于海外。事实上此前出现过购买其他厂商的芯片,然后再进行打磨造假出的汉芯,正是一个中国缺乏核心技术的一个表现。后来龙芯的出现,倒是令国人为之兴奋了一阵,但是其性能只相当于奔腾4,与因特尔的芯片技术差距至少在2代以上。
据了解,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消费市场,但整个IGBT市场大部分由国外厂商占据,其中IGBT芯片完全依赖进口,关键技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内难以实现突破,成本难以降低。为了抢占回大功率IGBT器件每年30多亿元的市场,永济电机公司不仅引进了国际水平的变流技术,而且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建成投用了世界一流水平的IGBT封装线。
在生产具体的电脑产品,以及如何获得更多的软硬件厂商支持上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中国芯更多的问题还在于产业化和资金的问题。专家指出,如 果设计16纳米芯片技术,就需要1.5亿美元到2亿美元的投入,所以高端芯片的设计一定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现在生产中国芯除了自身的性能要过关,可能需 要更多的第三方软硬件厂商来支持,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半导体行业。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和全球新兴的半导体行业一样,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市场是否能够接受支持一款新兴的芯片,第三方应用软件和硬件能否支持以及生产技术是否成熟等。以上就是由新浪科技为您带来的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