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中国电子零件网 全球商人集结地 国际贸易商品城

企业总数: 10308 供应信息数: 212583 求购信息数: 705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直播jrs » 商情速递 » 正文

多晶硅行业调结构 政策调控力度加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6  浏览次数:239
核心提示: 2010年,对于全球光伏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对于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不过,中国光伏

    2010年,对于全球光伏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对于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不过,“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持续攀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光伏厂商在全球排名节节高升”等一系列消息似乎又都在意料之中,根本无法在中国光伏产业“关键区域较为平静”的湖面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尽管这份文件的最终版本在之前征求相关方面意见时已经曝光,但是它的出台还是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准入条件》按照优化布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原则,制订出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标准。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业界对于国内多晶硅行业产能是否过剩,政府部门是否有必要对多晶硅行业进行大力调控等都存在较大争议。此次《准入条件》出台的目的是抑制多晶硅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实际上表明相关部门认为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虽然多晶硅行业的总产能出现了过剩,但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属于落后产能,所以对多晶硅行业进行调结构就显得非常必要。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主要从企业的产能规模、能耗环保指标、地域分布等方面来对多晶硅行业进行调结构,应该说还是非常全面的。在产能规模方面,《准入条件》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因为新建一产能规模的多晶硅生产线需要20多亿元启动资金,所以这就大大提高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门槛,将那些试图采取“先上车再买票”的企业挡在了门外,净化了行业竞争环境。

    在多晶硅生产能耗环保指标方面,《准入条件》也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这让那些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面临两难选择,即要么加大投入达到相关标准,要么选择退出。长期以来,国内许多中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依靠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电价方式得以生存,这些企业对生产成本的不敏感性导致了本该被市场淘汰的落后产能长期得以存在,相关部门只要严格执行《准入条件》上的能耗环保标准,这一不正常现象将得到极大缓解。

    最后在多晶硅产能的布局方面,《准入条件》倾向于新增产能更多的布局到中西部地区,优化多晶硅产能的地域布局。《准入条件》提出要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用电价格较高,并且常常受到少电缺电的困扰,所以不难看出将电耗巨大的多晶硅生产线布局在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合理性。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多晶硅板块处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最上游,其对整个太阳能产业的影响力不容低估。长期以来,国内多晶硅行业一直面临着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档次较低等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整个行业充斥着大量落后产能,相信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能够促使这些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多晶硅产业的“征程”再起势在必行。其实当初“38号文”出台的初衷也未必是要限制多晶硅产业的发展,而是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加以纠正。或许“一刀切”的方式确实过于武断,但至少可以让处于“急行军”当中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停下来,加以总结和调整,并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投入到接下来的征程当中。

 
关键词: 多晶硅 光伏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