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十年对国外传感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传感器生产能力,研究开发领域由单一的品种扩展到光敏、热敏、力敏、电 压敏、磁敏、气敏、湿敏、声敏、射线敏、离子敏、生物敏等传感器类型,主要产品研制领域与国外已经基本相当。但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会是完美的,都会有一些 瑕疵存在,不过了解瑕疵,或许能给行业大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传感器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参会代表围绕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相关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完善、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纷纷发表看法和见解。
据了解,我国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差;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缺少敏感元件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人才资源匮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在会上表示,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轴,应当在需求牵引、市场化推进的总方针下,注重关键技术和市场领域的应用,务实推动物联网和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另外,与会代表还提出了做好相关产业规划、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科学界定传感器内涵及外延、促进产业互动及成果转化、推动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和核心技术研发等建议。
对于2010年以来的热门话题物联网,专家们纷纷表示,这一技术有望发展成为一个上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必将带动传感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目前传感技术重复跟踪,自主创新少,产业化水平低,在物联网时代,传感器技术还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