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中国电子零件网 全球商人集结地 国际贸易商品城

企业总数: 10308 供应信息数: 212583 求购信息数: 705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直播jrs » 商情速递 » 正文

北斗体系+中国云="类互联网"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6  浏览次数:220
核心提示: 互联网可能是美国人即将抛弃的技术,栾润峰语惊四座。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蕴含着诸多新技术及其支撑系统。  栾润峰更是

    “互联网可能是美国人即将抛弃的技术”,栾润峰语惊四座。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蕴含着诸多新技术及其支撑系统。

  栾润峰更是认为,在一个经济有国界而技术无疆界的互联网“云”时代,我国境内基于美国IBM、微软等跨国公司透过资助、参与和管理所建立的云计算平台,风险很大。

  “北斗体系+中国云”的中国“类互联网”技术,“这是基于云计算的未来中国战略性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更是中国可能形成的技术突破,可能打破的技术瓶颈与制约。”在ENI经济和信息化传媒总编江彦对金和软件董事长、总裁栾润峰的专访过程中他阐述了上述观点。

  关于新兴科技进步的多种表现,比如西方社会带给我们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物联网、云计算等,而物联网是借助互联网、传感技术的应用技术;云计算也是借助互联网的集中计算、高速通讯、数据存储等深层次的应用,使得应用端、信息终端进行超级运算、超大存储,支撑各种IT服务。

  对新技术、信息化社会化的应用,技术更广泛、更普及的同时,软件企业通过互联网、云计算也使得应用技术更先进、市场空间更大。在这个意义上,软件企业享受到了互联网、云计算带来的先进技术成果。
  全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进步,但我这里要提醒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与政治的紧密关联性。

  当今世界,国家尚未消亡,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而科技又是无国界的。与此同时,科技文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正在令疆土、守门人逐步消失。我们如何使得无国界的技术为每一个经济主体即为国家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的利益都具有一致性。掌握了科技文明成果的国家,可能享受到科技的便利和优势,而不掌握、或者只应用技术的国家将处于劣势,被主宰科学技术的国家所利用,也使得正当的利益受到侵害。

  云计算,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此云”即为“彼云”,“云”的根系掌握在谁手里,名字不同、性质更不同。科技无国界,但是,经济有国界。而目前中国大多数所谓的“云”为应用云,而非云计算的根系,并非掌握了核心技术。特别是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建立的云,是基于美国IBM、微软等跨国公司的资助、参与和管理的云计算平台,风险更大。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得不警醒,中国在现代通用的互联网基础之上,必须加强我国基于互联网的科技进步、基础技术的研究。我国必须从基础开始,投入资金,依据我们的能力建立云。

  另一个方面,建立我国云计算有没有可能性的问题。

  我现在了解到,云计算基本上都不是我国自主技术,那么,由我国完全掌控的云有没有可能?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中国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点在哪里呢?

  当前,中国信息化产业发展与西方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我们没有技术,而在于科研成果和技术产品缺乏用户体验。从普及应用的意义上,我国很多技术研究往往终止于实验室,或者因为体积大、功耗高、操作系统繁琐等,难于产业化。可以借鉴的技术与商业模式,iphone让人爱不释手,市场巨大。

  云技术为中国又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云计算是由专门的操作系统、大型运算、存储等的技术集成。建立云计算的技术关键点在于需要通过应用软件开发,提高云计算的用户体验。普及中国云计算的应用,大量的云计算应用将使得中国在关键技术上更快地进步。

  我国应当将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在战略层面上促进技术发展,通过广泛的普及应用实现弯道超越。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始终没有定义、发展自己的互联网技术,仅仅是应用。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上一个竞争阶段输给了美国。

[1] [2] 
 
关键词: IBM IT 云计算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