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之后发生的核电厂灾变,可能导致各国政府对光伏政策的调整,但不会对2012年前的市场需求造成冲击。同时,日本从事硅料、硅片和电池的九个主要工厂,目前看来受到地震的影响不大。“因为市场成长脚步减缓,2011年对产业将是具挑战的一年。”Solarbuzz总经理CraigStevens说,“欧洲不再像过去几年扮演成长的火车头,而制造商将需要拓展新市场,否则当价格下跌时,将承担库存堆积或是大幅减产的压力。
到2011年第四季,中国大陆、台湾和非欧美日的制造商的电池产能将占全球74%,高于去年第四季的66%。于薄膜制造领先的FirstSolar和低成本的亚洲制造商将会是下半年出货量较不易受影响的族群;然而,所有制造商在年底都预期会面临到强大的价格压力。低成本的大陆和台湾制造商将继续受惠于来自日本及欧美大厂日益增加的委外代工订单。
据经济之声《财经早报》报道,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风能、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达到2430亿美元的创记录水平。
根据报告,2010年清洁能源领域的公共和私人投资规模比2009年增长了30%。该报告还追踪了生物燃料、能源效率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情况,但没有计入核能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
报告称,不包括研发项目,二十国集团2010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总投资规模为198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2010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为544亿美元,规模居各国之首,其中450亿美元投入了风电项目。位居第二位的德国投资412亿美元,其中361亿美元进入了太阳能领域。在过去两年,这两个国家的投资规模均超过美国。
另一方面,美国2010年在这一领域投资340亿美元,位居第三位,其中大约一半投入风电领域,约30%投入太阳能领域。这份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10国集团中有10个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增幅大于美国。
发电企业普遍认为,和所有的新能源产业一样,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普及也需要先期投入和政府补贴,这也是用做法。如果不适当补贴电费,太阳能发电就没有利润,企业自然不愿意提高这种赔本买卖的份额,而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