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010年的10年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在这10年中,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由小变大,销售规模扩大了10.3倍(201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37.9亿元),产量增加了8.2倍,出口额增长了3.2倍,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增加了4倍,集成电路行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倍,主流技术提升了4代,集成电路产业累计总投资额达到了223.04亿美元,逐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及配套服务等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了有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建立了多个规模大、功能全的微电子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产业的集聚效应日趋显现。
自主创新率先突破
在这10年中,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不断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各个环节在国内率先实现突破:
集成电路设计业突破40nm大关。2011年1月19日,展讯通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40纳米芯片发布会,此芯片是全球首款40nm技术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同时也是全球3G领域首款商用40nm芯片,这标志着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技术水平正逐步跨入世界领先行列,由跟随者转变为部分引领。
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10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达到113.2亿元,同比增长68.9%,占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的近30.6%。
集成电路制造业突破45nm。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支持的基础上,中芯国际已经完成45nm技术研发,并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同时,中芯国际已经开始将45nm技术向其缩版40nm技术推移,并计划于2011年下半年通过客户认证。
集成电路制造业产能规模始终位居国内前列。2010年上海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总产能约为50万片/月(8英寸晶圆等量)。随着“909工程升级改造-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启动,台积电松江公司实施生产线扩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总产能将提升至约64万片/月(8英寸晶圆等量)。上海无疑将继续成为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集成电路设备材料业关键产品突破产业化及商业化瓶颈。中微半导体成功研发国内首台12英寸“90nm~65nm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2010年创造了订单19台、出货17台的佳绩,在此基础上,继续成功研发了“45nm~32nm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将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离子体介质刻蚀设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盛美半导体自主开发的“12英寸单晶圆片清洗设备”,不但进入无锡海力士12英寸生产线试用,而且还取得了韩国海力士公司的书面认定,为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上海微电子装备自主开发的“先进封装投影光刻机”已提供给江阴长电试用,并获得第二台订单。
在半导体关键材料方面,上海新傲自主研发成功的8英寸SOI晶片已实现产业化。上海晶盟硅材料体育直播jrs_jrs直播网电脑版_雷速体育很卡和新傲的8英寸硅外延片不仅质量出众,而且产量也占国内领先地位。上海新阳半导体自主开发成功“65nm~45nm芯片铜互连超高纯电镀液及添加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