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其中一项新兴产业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而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亦将出台一系列的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目前全国很多省市正在编制或者计划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截止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省市对外发布、更多的地区正在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本文选择了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成都、杭州、无锡、嘉兴、双流和佛山十个省市,涉及直辖市、省级、中等和县级行政区域发布的物联网规划,对各省市的物联网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以图发现这些省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特点,供其他省市制订规划参考。
一、充分依托产业基础
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工程,更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纵观各地物联网发展规划依托的产业基础,主要集中在:依托良好的信息产业基础、网络基础设施、科研技术积累、集聚物联网企业、较好的示范应用、人才和政策优势等。
我国一些省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基础
北京市
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涌现了一批应用;处在"自发为主尚未规范、有所应用未成体系、监测类多智能化少"的阶段。
上海市
在标准推进方面,正牵头推进我国无线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并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上海是国内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家电等为主的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群;上海物联网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江苏省
技术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并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一定话语权;江苏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技术、网络架构、行业应用等许多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福建省
拥有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基本完善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在某些领域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全国领先的企业;在传感仪表、自动化控制、电子回执、射频读卡器、自助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已成立三个RFID应用研究中心;已经建成一个国内领先、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信息网络体系。高速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全省。
成都市
国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和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物联网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开展了物联网试点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为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基础。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