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中国电子零件网 全球商人集结地 国际贸易商品城

企业总数: 10308 供应信息数: 212583 求购信息数: 705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直播jrs » 商情速递 » 正文

"留洋军团"回归本土光伏市场重现曙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2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  随着国标电价政策出台及《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意见稿))曝光,国内经受到欧洲光

  随着“国标”电价政策出台及《“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意见稿)”)曝光,国内经受到欧洲光电入网补贴削减政策打击的光伏企业再次躁动起来。众多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内品牌将目光投回本土,并开始悄悄部署本土战略。

  政策变化推动市场真正开启

  8月1日,光伏上网电价“国标”出炉。专业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正逐步摆脱过去的“浮云”时代,“国标”电价政策真正开启了国内光伏市场。

  虽然早在2009年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就曾出台过《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以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此之后金太阳示范工程等一系列扶持光伏发电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但实践证明这些政策一直缺少有效地拉动力。

  分析家指出与以前的特许招标、初始投资补贴等“一次性推动”政策不同,此次电价补贴来源于电力终端消费者,让项目的获利方式更加明晰、稳定。其模式基本与德国一致,将能够真正的推动各类光伏项目的长远发展。

  另外,根据最近曝光的《“十二五”规划(意见稿)》,国内到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为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5000万千瓦。如该规划能够获批执行,将为未来至少十年的光伏市场大规模发展赢得政策上的保证。

  从“源头拉动”的国标电价政策到“规模保证”的《“十二五”规划(意见稿)》,国内光伏市场潜力正在一点点被释放。

  两头在外的局面开始好转

  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讲规模已经不是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与市场。早在2008年中国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光伏产能世界第一。然而除掉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外,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另外,国内光伏企业市场结构也极为不合理,作为世界光伏产能大国,国内消费不到10%,国内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仅占全球装机总量的1%,产品严重依赖出口也是不争的事实。

  深圳格瑞特新能源总经理丁永强先生非常简练的将国内光伏产业的尴尬境地描述为 “中国光伏产业 ‘两头在外’,只是赚取制造加工的费用”。

  此次利好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一方面缓解了国内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国内企业对光伏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