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日系电视寒冬中度过
按季节来分,一年应该有春夏秋冬四季,但是对于日系电视厂商来说,2011年全年都是寒冬,于是,前不久就我们就听到了日系电视企业“亏声一片”。
正是由于行业的不景气,各大日系电视厂商都在改革。首先,必须说说的是索尼、东芝、日立三家公司合并显示器业务,从而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这家新合资公司生产的中小型液晶面板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数字设备等行业。
另外,松下以200亿日元的售价将位于千叶县茂原市的液晶面板厂出售给Japan Display公司,日前双方已经正式签约,将于2012年4月完成转让。据悉,在完成此笔收购后,Japan Display计划再追加投资1000亿日圆将其转换为中小尺寸面板的先端工厂。

松下将位于千叶县茂原市的液晶面板厂出售给Japan Display公司
目前的全球前两强为夏普和三星电子,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4.8%和11.9%。日本显示器公司成立后,预计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5%,超越夏普和三星,从而成为中小型液晶面板生产全球首强企业。
索尼在爆出连续8年亏损之后,近日宣布,其和三星合资的S-LCD面板企业,以54亿元的价格被三星收购。这一交易将使索尼持有的S-LCD股份被重新估价,从而使索尼在2011财年第三财季产生非现金亏损约660亿日元,此亏损也包含了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索尼将S-LCD约50%股份出售给三星
除此一次性亏损之外,本次交易预计将使索尼从2012年1月1日起大幅减少液晶面板采购的相关成本。目前估算与2011财年液晶面板采购成本(全年预测)相比较,费用削减约为500亿日元。
作为日系三大电视厂商之一的夏普在201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调降全球彩电出货量,销量预期下调至1300万台,下调幅度达到20%。日系厂商纷纷表示韩国厂商在国际市场杀价严重,导致日系彩电产品销售不佳。
观察日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趋势,经过专业统计公司对索尼、松下、夏普三家厂商在中国市场份额,可以发现三家市场份额都相当低,介于2~5%之间,除了9月份都通过大幅度的降价来促销拉动市场占有率,若以整年度来看,日系厂商都是处于下滑的状态。
部分日系2012将退出中国市场?
根据调查统计,松下在2011年1到9月市场份额只有2.3%,主要销售PDP产品,吸引固定的消费者,若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的话,将使出货量逐渐达不到生产规模,松下必须扩大代工的份额,或者将中国区的经营交给其他厂商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
索尼在2011年1到9月中国市场份额为4.0%,较2010年的4.4%下滑一些,4%的量是否可以支撑生产规模,看来需要扩大代工,是否退出中国市场经营仍很难说,因为索尼具有一些影音、内容等公司,可能会坚持电视市场,但份额如何维持与增加,需要贴近中国市场需求。
日系没落后谁将获益?
我们现在做个假设,如果日系电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国内的市场肯定会出现转变,那么谁最有机会夺取先机呢?这可是涉及到日后的发展状况和具体的市场,下面一起来分析下。
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电视厂商必须通过改革来扭转现状。未来电视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加大产品代工比例,即放弃生产制造甚至销售部分,从产品研发和品牌溢价方面获取利润。
有观点认为电视企业选择代工,是一种产业倒退,对行业的创新和技术发展不利,也有观点认为外资品牌扩大外包比重,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新盈利点。
目前若将日系厂商以城市分类的话,主要在一、二级市场,三至四级的农村则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外资品牌在农村渠道布局较少;以家电卖场类型分类,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家电卖场,其他渠道相对比较少。另外,日系品牌定位是高质量、高端、高价品,不同于其他彩电品牌的产品定位。
根据城市、卖场、品牌定位去分析,韩系厂商与日系厂商的彩电销售方式最为相近,所以韩系应该最有机会吃掉大部分日系的市场份额,而国产厂商能否凭借这次机会尚未呢?笔者认为国产品牌必须强调产品定位,才有机会在未来吃到日系的市场份额。
夏普在2011年1到9月中国市场份额为5.1%,较2010年小幅度下滑,但中国市场几乎占夏普彩电销售的23%,市场份额若持续削减趋势,夏普是否仍能承受销售减少的压力,是否退出中国市场,也让夏普领导者两难。
虽然有日立退出中国市场这样的先例,但是笔者认为,现今的日系电视品牌短期仍不会退出,若2至3年内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且低于2%以下,退出中国市场机会变大,或转交给其他代理商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