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国家发展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光伏论坛上表示,预计2-3年内国内多晶硅将实现自给。此话一出,可谓振奋人心,因为多晶硅终于可以不用依赖进口,受制于人了。但同时多晶硅经销商可能要有所忧虑了,一旦国内多晶硅实现自给,也就表示多晶硅的供应将不再是问题,一旦供应充足,势必整体拉低多晶硅的价格。
事件介绍:国家发展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上海举办的一次光伏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多晶硅仍然有50%左右需要进口,但这种局面会不断改善,预计2-3年内我们多晶硅就能实现自给。
随着今年春节前工信部正式发布业内盼望已久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市场被压抑已久的多晶硅扩产计划纷纷分布。在2月下旬,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应商保利协鑫宣布,计划投资177亿港币,今明两年内在现有2.1万吨多晶硅产能的基础上扩充至6.5万吨。这几乎达到中国现有多晶硅的有效产能。包括国内第二大多晶硅厂商江西赛维也在酝酿新的扩产计划。同时,国内多晶硅产能排前10位的厂商经过近2年的的技术积累和改造,达产率也将会逐渐提高,增加市场供应。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3年,国内的多晶硅产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晶硅的供应将不再是问题,甚至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对于经销商来说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一旦多晶硅供应充足,甚至供过于求,整体多晶硅的价格将会下跌,经销商的利润将受到直接影响。多晶硅经销商应提前准备,应对3年后的国内多晶硅供应充足的状况,才能抢占商机。(作者: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