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国内多晶硅巨头保利协鑫宣布,将斥资177亿港元(约合149.3亿人民币)对旗下多晶硅及硅片产能进行扩产,到2012年底前将硅料扩产到6.5万吨,硅片扩产到6500兆瓦。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多晶硅厂商。
亚洲科技企业正纷纷投资太阳能产业,最新的加入者是台湾最大的平板制造商友达光电。这家以制造电视或电脑显示器而闻名的科技企业,在过去短短1年内已高调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向太阳能全产业链,试图以高举高打的方式成为“全世界‘整合型’的太阳能领导厂商”。
“未来10年,友达光电的战略是显示器与太阳能并重。”友达光电太阳能事业群副总经理陈建斌告诉《环球企业家》,公司每年的新投资中将至少有15%投入太阳能。
过去一年,友达光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由强势资本推动的整合行动。2009年,友达并购了日本的上游多晶硅及晶圆专业大厂M.Setek,获得了这家有28年经验的多晶硅制造商7000吨的产能;2010年7月,友达与美国Sun-power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3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兴建太阳能电池片厂,预计2013年总产能将达到1.4GW;2011年2月,友达又在天津投资20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年产600MW太阳能电池,并预计天津工厂将继续扩产。
实际上这仅是一例,过去一年,包括台积电、三星、LG等更多的亚洲科技企业都在纷纷大举进军太阳能产业。2009年,全球最大代工芯片生产商台积电(TSMC)收购了台湾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茂迪(Motech)20%的股份,如今正在台湾建设其首座太阳能电池厂;世界最大代工电子产品制造商鸿海(HonHai)也已表示,正考虑投资太阳能电池产业;而韩国三星集团则宣布,未来十年向太阳能电池产业投资60亿美元。
这些强势进入的亚洲科技企业,将对现有的太阳能产业格局造成冲击。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光伏制造企业不得不面对他们具有诱惑力的收购要求,“这些台资和韩资企业正在中国积极寻找收购目标。”一位光伏业内人士说。中国大陆的企业制造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但在全球市场上,他们更多以低价格取胜。
“友达光电做太阳能的定位是,全球最高效率的垂直整合一体化太阳能价值链。”友达光电中国太阳能光电事业处总经理周悟兴告诉《环球企业家》,他们希望把太阳能产品做成“小而美”的,走高端市场,而非靠低价路线。
在2011年,光伏产品销售市场也将发生变化。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还将继续削减对太阳能的补贴,持续削减补贴将是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常态。这主要是由于近两年光伏产品成本的持续下降,只要政府相关部门不同步削减补贴,投资者、个人用户投资回报率将非常高。比如,德国在2010年7月调整补贴以前,住宅屋顶光伏系统投资的内部收益率达20%,调整后收益率回归到14%左右,但对投资者仍有很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