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是手机、计算机、数字家电以及汽车等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位于日本岩手县的东芝电子和富士通半导体、位于茨城县的瑞萨电子和日本得克萨斯仪器等公司的工厂厂房在此次大地震中受到了直接冲击;截至目前,还没有恢复的迹象。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的总体份额为37%,半导体材料的总体份额则超过了66%。这场席卷日本东部地区的大地震与海啸给对世界产业经济举足轻重的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多大影响呢?
限时停电使生产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日本媒体报道称,位于岩手县的东芝电子和富士通半导体、位于茨城县的瑞萨电子和日本得克萨斯仪器等公司的工厂厂房被震裂,受到了直接冲击。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恢复的迹象。
同时,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重大事故,使日本首都东京也陷入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境地。东京电力开始实施计划停电,但目前尚未确定具体哪些企业会受到计划停电的制约。在地震造成的直接破坏之外,这无疑给半导体厂商出了另一大难题。
半导体工厂通常安装有数百台生产设备,其中大多是精密器械或真空设备。即便是仅仅3小时的计划停电,在停电前也要对危险工业气体与药液进行处理,停电后需要小心翼翼地对数百台设备进行整体性能检查。有些设备甚至需要几天才能够完成启用。因此,即使计划停电区域内的半导体厂商受灾影响轻微,但如果计划停电持续下去,他们也将不得不停止生产。
另外,半导体芯片是手机、计算机、数字家电以及汽车等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如果这些产品采用的是日本生产的半导体芯片,那么,他们的生产也将陷入停滞状态。
例如,美国汽车厂商通用公司已中止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工厂生产。因为他们很难采购来自日本的零部件。重要的零部件包括ECU(Engine ControlUnit),它是电气控制发动机的微型控制器,也是一个半导体产品。
日本的生产设备与原材料支撑着世界半导体产业
那么,对于世界市场而言,日本半导体究竟有多重要呢?
上世纪80年代中旬,日本半导体的世界份额曾经超过了50%。此后虽有所下降,但2010年日本半导体产量的世界份额仍占20.8%。另外的80%则来自美国、欧洲、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的半导体厂商。
从数据来看,震灾对日本半导体工厂的影响似乎不大。但事实远非如此。
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30多种设备、19种材料。只要1种设备或1种材料无法供给,就无法完成半导体芯片的生产。
首先,从生产设备领域来看,半导体生产设备的日本总体份额为37%。从每个设备的份额来看,日本拥有10种超过50%以上份额的市场垄断性设备。
在本次震灾中,东京电子、尼康、佳能、日立高科等设备厂商的工厂直接受灾。同时,由于各生产设备需要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一些厂商间便接性地因供应链混乱而被迫停止生产。
其次,从材料领域来看,日本半导体材料的总体份额超过了66%。在这19种材料中,日本拥有超过50%份额的材料就占到了14种!
直接受灾的材料厂商有信越化学工业、SUMCO、东京应化工业、日立化成工业、住友化学、旭化成、Toray、昭和电工和Organo等。
美国、欧洲、韩国、中国台湾等半导体厂商使用着占世界份额37%的日本产半导体生产设备、超过世界份额66%的日本产半导体材料,生产着约占世界80%的半导体芯片。
[1] [2]